Wednesday, April 27, 2005

未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飄揚於南京城上--孫中山地下有知必痛斥後世子孫之不肖

中華民國94年4月27日星期三


【社論集錦】

未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飄揚於南京城上--孫中山地下有知必痛斥後世子孫之不肖


儘 管社會各界強烈反對,國民黨主席連戰仍於昨天展開訪中之旅,此行可謂罔顧國家安全與台灣人民利益,卻符合中國統戰的需要,因此連戰一行人抵達首站南京後, 果然受到了國家元首級的高規格接待。中國方面鋪上了紅地毯,準備了豪華高級禮車,免通關,警車開道,接待陣仗之大,據當地媒體表示恐超越柯林頓在任時訪中 的規模。相對於連戰等人在敵國所享受的禮遇,連戰出訪前卻在他自己的國家,受到冒著風雨而來的萬名群眾抗議,少數激情民眾甚至引發暴力衝突,血濺中正機 場。在敵國被待為上賓,卻被本國民眾當成出賣國家利益的叛徒,由此可見連戰此行的歷史功過,不待史家的褒貶臧否,民意已有定論了。

台灣是 一個民主國家,奉行法治,尊重與容忍多元意見的表達,群眾在機場的示威,引發暴力衝突,確實令人遺憾,然則民眾之所以激憤難平,之所以冒著風寒之苦,群集 機場表達不滿的聲音,其所代表的絕大多數沈默台灣人的心聲,難道不能為朝野政黨在競相朝貢中國、大玩中國牌之際,帶來應有的警惕?連宋兩人在台灣政壇上已 走到了窮途末路,未來不僅角逐大位無望,即便黨主席職務亦交棒在即,俾便世代交替的進行,豈料兩人此際卻大張旗鼓推動中國朝貢之行,顯見雄心未減,不甘下 台,因此放手一搏,企圖挽救政治生命,再造政治第二春。在野黨領袖有如脫韁野馬,難怪在兩次大選中皆遭選民唾棄,可謂咎由自取。然而受選民付託而執政的民 進黨政府,在因應連宋中國行的措施上,卻也顯得優柔寡斷、進退失據,甚至色厲內荏,前倨後恭。扁政府先是強力批判連戰「有了中國就沒有台灣」,強硬要求中 國行必須報備,然而堅持不到幾天,態度竟然急轉直下,反而給予連戰中國行「重視、支持、祝福」,並且將依法應該進行的報備程序,轉化成一場「水扁兄」與 「連主席」之間虛情假意的電話秀。在野黨競相取悅中國,卻無視民眾福祉,強力杯葛法案預算,而執政黨又無力把關,坐視在野黨胡作非為,強渡中國。尤甚者, 扁宋會上演於前,扁連以電話空中相會繼之於後,扁連宋之間似乎暗通款曲、眉來眼去,有意製造一種模糊想像的空間。如此一來,民眾只好進行自力救濟式的抗 議。如果沒有這些民眾到機場表達抗議,則國際媒體一面倒報導連宋中國行,勢必造成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誤解,以為台灣人民並不在意中國制定反分裂法,台灣國防 亦無強化的必要。如此一來,台灣面對中國的「一個中國」、「一國兩制」的併吞作為,恐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。因此,李前總統才會憂心此次連宋中國行對台灣 生存的威脅,較一九九六年中國的導彈試射事件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連戰昨日抵達南京後在機場發表談話,感慨台北與南京,距離不是很遠,但距離 上次訪問間隔六十年,有相見恨晚的感覺,也是歷史性的第一步。連戰的感言,比較年長的台灣人不免回憶起,當年在白色恐怖戒嚴統治下,中小學生的作文,不管 體裁是抒情或論說,也無論題目為何,每個學子都會在文章結尾時來上一段反共八股,慷慨陳詞「消滅萬惡共匪」、「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大陸同胞」、「要 讓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飄揚在南京的城牆上」、「祭拜中山陵」等等。這些記憶恍如隔世,卻難以磨滅。如今連戰回到了他心中的祖國,踏上了南京的土地,青天 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卻未在南京飄揚,也不是去解救大陸同胞,而是和「萬惡的共匪」把酒言歡,接受最高規格的招待。難怪呂秀蓮副總統質疑,國民黨正副主席的中 國行,究竟該稱之為「和平之旅」抑或「威脅和平之旅」?她更指責,國共在大陸打打談談,最後的結果是「禍延台灣」,蔣介石撤退來台之後先後頒布動員勘亂時 期懲治叛亂條例及檢肅匪諜條例,為台灣帶來往後數十年的白色恐怖。當年國民黨失去大陸政權,來台高舉反共旗號,如今他們再度失去政權,回過身居然要去親 共,正副主席堂堂出門、返回大陸,開闢新的政治舞台。

南京曾是中華民國的首都,此地遺有總統府的故址,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的肇建者孫中山也 葬於此處,連戰親臨總統府與中山陵憑弔進謁,回首歷史,發思古幽情之餘,能不慚愧自問,孫中山於九泉之下如何原諒其兩度大選失敗,斷送國民黨政權血脈的過 錯?而中山先生的信徒到中山陵謁陵,竟然不能公開以中華民國的國號,升起中華民國國旗,卻奉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正朔,以接受中共之招待為榮,想來孫中山地下 有知,亦必痛斥後世子孫不肖。換言之,事隔五十九年,連戰率國民黨代表團浩浩蕩蕩登陸,自以為為兩岸破冰,創造了歷史,其實此行莫說創造不了歷史,無顏告 慰孫中山英靈於地下,更對不起台灣人民,從此恐將背負起背叛者、出賣者的歷史罵名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